“对不起,我们先休息一下吧,因为我是骑摩托车来的”,黄春荣见到记者后的第一句话这样说。
在首都河内炙热阳光烘烤下近乎36摄氏度的天气下,骑摩托车赶来接受记者采访,对于一个已经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奥运金牌得主来说,确实是件不太容易想象的事。紧接着,黄春荣从自己携带的普通手提包中很随意地拿出一个圆形盒子,打开一看,正是那块金灿灿沉甸甸的越南奥运首金。
8月7日,黄春荣在里约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力压群雄,为越南捧回了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10日晚,他又在男子50米手枪慢射决赛中一路拼杀到最后,再获一枚银牌。消息传回越南后,从媒体到民众举国激情澎湃,纷纷称他为“民族英雄”。15日,黄春荣从里约回到河内,几千名越南粉丝在机场迎接,久久不愿放他离去。
谈起那天机场的盛况,黄春荣淡淡一笑:“我很感动,很高兴,也很自豪。我与粉丝们互动,接受媒体的采访,因为这是与粉丝以及朋友们进行分享的方式。”
让记者继续出乎意料的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黄春荣始终没有任何奥运金牌得主说话的“套路”。他不谈为金牌做出了什么样的牺牲,也不谈自己训练受了多少苦,反而说这枚金牌的获得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与能力,是自己的幸运。至于获胜的奥秘,他也没有讲什么天花乱坠的逸事和吸引听众眼球的段子,只是反复强调,是教练、家人在自己最困难时候给予的支持,使他一路坚持了下来。
他说,在伦敦奥运会、广州和仁川亚运会上的折戟,“使我一度对自己十分失望,但想到别人为我所做的努力和他们的期待,我告诉自己不能气馁,必须继续努力,总有一天,成功一定会降临。”
当成功终于在里约奥运会降临之际,黄春荣却显得并没那么激动,他说,别人都称我为“英雄”,但“这是人民的爱。我只是一名军人,一个越南公民,我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能为国争光,我觉得荣幸和自豪。”
对于外界炒作的奖金问题,黄春荣依然平淡,“我对这个并不在意,单位会帮我管理奖金。”记者问他,是否会把现在居住的小公寓换成大房子,或者买辆汽车,黄春荣严肃地说道,“我从明天就开始训练了,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不关心这些。”
在讲述整个奥运夺冠及载誉归来的历程时,黄春荣几乎是完全严肃的,身体很少移动,也没有什么手势,整个人就像他在奥运射击场上一样安静、沉稳。他娓娓道来,平淡、匀速,似乎正在讲述一个平常的故事,让人在这个炎热的午后平静和清凉下来。这不由让人想到在他夺金的当天,在完成赛后新闻发布会后,没有车辆接他,他毫不在意地悄悄挤上了通往里约市区的媒体末班车,直到下车时才被同行的记者们发现。
莲花,是越南的国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在黄春荣身上,能清晰地看到莲花那素朴芬芳的气质,看到越南的民族精神。
采访中的两个话题,让黄春荣露出他难得的笑容。
谈到家庭与孩子,他的话开始多了起来,而且始终面带微笑。他说,尽管赛后到现在十分繁忙,但自己仍在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能让获奖打扰温暖的家庭”。以前,黄春荣经常会在休息的时候,骑上摩托车带着妻子穿行于河内的大街小巷,他说,以后不仅还会这么做,而且会找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对于一双儿女,黄春荣经常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运动,以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人格,“如果他们愿意在体育方面有所发展,我会十分高兴地支持他们,不过我会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另一个让黄春荣大笑起来的话题,与中国有关。在见到新华社记者时,他便很愉快地表示,这是他在回国后第一次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因为中国人民是我们的朋友”。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在昆明训练过,后来又常到北京比赛,很喜欢中国的美食,“中国的美食是世界一流的!”
他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学会的中文单词,包括“炒饭”、“烤鸭”等等,“我在北京特别想喝酸奶,但不知道怎么表达”,当记者教他学说“老酸奶”后,他开心地表示,以后到北京一定要好好使用。
在里约奥运会上,黄春荣两次击败中国选手,提到这一点时,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与中国运动员经常进行交流,我们是朋友,相处得很好。”
虽然略显疲惫,但42岁的黄春荣看起来要比电视转播时显得年轻、帅气许多。他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射击以外,平时还喜欢游泳,也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做事情。他说,自己目前既是运动员,也是年轻运动员的教练员,马上就要恢复训练,“未来将继续为越南的运动事业做出努力”。他希望,通过里约奥运零的突破,国家将更加重视体育事业。“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尤其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建设和保护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