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成员正在排练,歌声时而高亢干云,时而低沉入微 。
陶邓村艺人杜氏清闲表示:“陶邓是陶娘曲的摇篮。这里曾出过一位天才陶娘,在家乡用歌声杀敌。我们是陶氏惠的子孙,我们要继承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传授给下一代”。
兴安省陶娘曲由来已久,且有过一段鼎盛时期。陶邓陶娘曲村老人永远不忘那些黄金般的日子。艺人陶氏清表示,当年全村男女老幼人人会唱陶娘曲。每天傍晚,全村聚集在村亭听陶娘曲。村里的陶娘在红河地区家喻户晓。
她说:“我们在堤坝上高唱,召唤对面。我们唱‘对面能唱的请上来。别让霜落天寒’。然后,对面的人就上来。我们两边一直唱到晚上”。
2009年,越南陶娘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决心恢复兴安省陶娘曲文化,当地政府和人民不断努力,越过重重困难,避免了陶娘曲在诞生之地失传。农民们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与乐器作伴。
在艺人和农民们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兴安省成立了3个陶娘曲俱乐部,成员约有100名。
兴安省永曲乡艺人陈氏度说:“我们没有薪水。要到哪个班教课都自己掏钱买茶烟。有时,要走几公里才能教课。我们有的70了,有的80了,但仍坚持着,将陶娘曲传授给年轻一代”。
陶娘曲、军鼓调俱乐部的传授方法是会的多的教会的少的,会的少的教不会的。在继承和弘扬陶娘曲、军鼓调方面,除了艺人们的热心,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帮助。兴安省正开展“陶娘曲和军鼓调遗产保护”计划。据此,陶娘曲和军鼓调在省内文化活动上得到普及,成为省特色文化产品。各家俱乐部经常举行陶娘曲、军鼓调表演,服务游客。兴安省也开办集训班,提高俱乐部成员水平。
依靠兴安省政府的帮助及艺人们的热忱,陶娘曲成为了兴安省时兴的文化风尚。上述努力旨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风俗和文化价值,同时提高当地人民有关保护陶娘曲文化遗产价值的意识,为建设先进、富有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做出贡献。